新零售交易信息化管理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2月27日 晚上

偶然获得一次接触新零售行业的机会,在了解一些行业基础和产品体验后,简单做些总结与提问。对具体产品名称作脱敏处理,具体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仅供同行自我反思参考。

新零售背景

大约在 5 年前,新零售这一概念突然爆火。这其中的原因:

  • 一是需求层面。更实惠的价格,更高质量的产品,更自由多样的选择,更方便的购物与配送方式——是消费者一直的需求。近十多年来电商全面发展,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消费者的需求有了阶梯式的升级。虽然电商在很多层面带来了体验的提升,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零售模式——实感体验、家庭/友情场景社交、最快的物流,这些都无可替代。但是传统零售确实在近 10 年发展有限,无论是模式、结构、技术层面都没什么太大的突破,急需一次突破性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升级。
  • 二是技术层面。电商的发展为传统零售技术突破摸索了不少基础,然后 5G、物联网之类的基础技术的累积让新零售这一概念有了落地的可能性。
  • 三是资本/商业层面。移动互联网、电商之类的热度和用户规模逐渐达到增长顶峰,资本需要有新的热点方向——其中下沉市场和直播继续延续电商的热度,新零售以电商的对立面开辟新市场。

新零售的出现是为了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(毕竟最后出钱的还是消费者),但在产品实现上,却很少直接面向消费者。消费者购物的线下购物的模式没有太多的变化,最多在店面装潢、支付形态有了更好的视觉/购物体验。

所以足以成就利益关系的产品仅能面向商家。如何解决商家层面的交易、供应链、库存等管理工作中的痛点,提升其中的效率或降低成本,吸引消费者带来更多营收,从而产生更高的利润,才是面向商家的新零售产品需要考虑的目标。

Q1 产品定位

两种基本的产品定位:

  1. 帮助个体经营店(店长)经营管理。
  2. 帮助连锁店企业进行各门店管理。

两种定位的产品有着完全不同的产品侧重点和商业模式。从体验产品来看,主要是定位 2,类似于 ERP 产品。从产品宣传上来看,系统可同时适配两种定位。但似乎对于定位 1 较为模糊,未能清晰定义需求,存在较多功能冗余。

Q:目前的主要定位是什么?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什么?

Q2 产品功能形态与结构

在产品试用过程中,存在较多的「使用障碍」——许多名词、功能表述等很难直观理解具体用途,特别是二级菜单下的功能点(当然也可能是我太生疏了)。

以产品设计师的角度,很难将这个系统称作「一个产品」,而是像一种巨无霸的「功能集合」。我无法理解产品的核心功能点,无法评价系统中的功能究竟是否全面,也暂时无法估计每个功能点用户使用的情况。

首页有一些常用功能的列表,并且支持一些自定义操作,但感觉只是技术层面的小手段,可能也并不能达到「好用」的程度。

当然 B 端产品普遍业务复杂,且并不那么在意「用户体验」,绝大多数做到成本可控、产品功能可用程度足以。

Q:公司对于产品「用户体验」是一种怎样的态度?是否考虑过优化整体产品功能结构,比如优先展示核心/最基础的功能,简化二级菜单等等?

以库存为例,用户层可以直观理解到库存这一功能点,后续的操作可能来源于当前的库存信息,系统是否能根据库存信息情况推荐用户相应功能,而非把库存中所有功能点都列出来。

Q3 商业模式

SaaS 型产品的基本模式是整套产品的售卖。另外我有看到一些付费功能点,比如付费 API 会根据使用情况需额外充值购买使用次数(但更多是自负盈亏的感觉,并不作为产品自身的盈利点)。

Q:当前产品的主要付费模式是否存在一些差异,比如订阅式、依据功能模块拆分付费?前面提到的两种产品定位,付费是否差异化?

Q4 核心竞争力

打造一款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至少需要:

  1. 产品满足用户需求,解决痛点,并存在稳定/增长的市场机会。
  2. 产品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或资源壁垒,和竞品相比具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,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。
  3. 足够优秀的团队。
  4. 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计划。

暂时不考虑第四点。第一点我认可需求的存在和市场发展前景,但在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前面提到的目标存疑;第二点暂时无法得出结论;第三点需要融入团队进一步打探(根据当前已知的信息认可团队的能力)。

Q:目标企业是否认可产品带来的价值?相比与传统模式,效率是否提高,成本是否降低,这其中有没有量化方法?

在技术/资源上是否存在一定积累?或者相比于竞品有着无可替代的产品优势?(我并不觉得功能全面性是一种壁垒,别的产品无法实现的核心功能点才是。)


新零售交易信息化管理
https://skeathytomas.github.io/post/新零售交易信息化管理/
作者
Skeathy
发布于
2023年2月20日
许可协议